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上周五我把桂林旅游也賣了,幾乎打了個平手,倉位下降到了39%。
最近我都是采取防守的策略,一直沒有開新倉,主要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了。
持續的疫情下,全球經濟本來就不好,現在又因為俄烏事件把原油、天然氣、糧食等資源品價格直接推升,多尷尬啊。
在俄烏沖突之前,美國2021年全年的CPI上漲幅度就已經達到了7%,2022年1月份更是達到了7.5%,而且歐洲的通貨膨脹率也已經是5%了,都在歷史高位,如果能源價格繼續上漲,那通脹的壓力就更大了。
美聯儲一直在喊加息,歐洲還在搖擺不定,如果接下來通脹率更高,我想無論是美聯儲還是歐洲,加息的速度和力度都將是空前的。
用中國成語來說:這一系列的事情就是雪上加霜。
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大資金怕不怕,當然怕啊!
我們就看看近期行業這些龍頭股,這些主流資金駐守的白馬股,貴州茅臺、金龍魚、恒瑞醫藥、藥明康德、通策醫療、中科創達、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國中免、東方財富、中國平安、還有很多光伏、風電、芯片、高端裝備的龍頭公司股價都在不斷回落,延續著下跌趨勢。
資金是逐利的,同時,也是對危險信息極度敏感的。
我的觀點就是:
寧可錯失,也不愿在這戰火紛飛的市場賺取差額收益。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