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央行宣布,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向中央財政支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主要用于退稅,增加地方轉移支付,支持企業援助,穩定就業,確保民生[1]。這不僅是一種金融行為,而且是金融和貨幣的協同寬松,不僅有效地支持金融擴張的步伐,提高廣義貨幣,而且增加基本貨幣,改善私營部門資產負債表,其效果優于存款準備金率。
此前,市場擔心,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特許經營機構的利潤可能只分配股票,而不是擴大增量。財政乘數很低,增長效果不大,央行支付利潤1萬億元,消除了這一擔憂。根據2022年的財政預算,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特許經營機構的利潤支付了1.65萬億元,以支持財政支出。市場曾擔心這部分利潤來自國有企業和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有企業的投資意愿和銀行資本水平。央行單獨支付利潤超過1萬億元,減輕了其他企業的負擔。央行還特別指出,這部分資金抵消退稅,增加地方轉移支付,支持企業救助,穩定就業,保障民生,將直接改善私營部門的現金流,促進增長。
與股票分配不同,央行支付的利潤是擴大增量,是一種相對較大的基本貨幣交付。要了解利潤支付對貨幣端的影響,我們最直接的方法是理順基本貨幣和資產負債表在央行支付利潤過程中的變化:支付利潤和財政支出后,基本貨幣增加。央行支付利潤1000萬元,相當于債務項目其他債務減少1000萬元,財務存款增加1000萬元,財務支持實體經濟,財務存款減少,轉化為企業或個人銀行存款(進一步轉化為銀行存款),或持有現金,導致基本貨幣增加。因此,總的來說,1萬億元利潤(財政支出后)帶來的基本貨幣交付規模相當于50bp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帶來的基本貨幣增加。從這個角度來看,最近全面削減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當然,1萬億元的利潤上繳和財政支出仍存在一定的時差,流動性條件進一步寬松需要等待財政存款的實際交付。一些投資者可能會考慮央行是否會以美國的形式支付利潤。在操作上,我們認為這樣做的可能性不大,在央行兌換成人民幣后,很可能會先兌換成人民幣,然后再進行。然而,我們應該考慮提高人民幣的流動性。但考慮到央行仍堅持政策利率波動的短期流動性目標,雖然利潤上繳導致流動性增加,但很可能會降低市場利率。但央行仍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取各種手段,保持政策利率附近的短期利率波動。
關鍵是,在提振經濟方面,上繳利潤的效果遠好于同等數量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因為它直接改善了私營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并直接帶來了廣泛的貨幣交付。央行支付的利潤直接進入企業和居民手中,成為私營部門的存款,直接促進廣義貨幣交付,改善私營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有效促進增長。然而,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是向商業銀行釋放一些鎖定的基本貨幣。它不一定會直接帶來信貸。沒有信貸,就沒有新的存款,所以它不一定會創造廣義貨幣;即使有新的信貸,也會增加企業和家庭的債務,私營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也沒有直接改善。
我們重申,今年10年的財政擴張是罕見的,也是今年穩步增長的重要動力點??偟膩碚f,我們保守估計,去年未使用的專項債務約為1.0萬億元(資金未納入當年政府基金支出),將有助于提高廣義財政支出增長率15.6%。廣義財政收支差額對名義GDP的比例創歷史新高,接近9%,較2021年上升3.5個百分點左右,也略高于2020年。若財政乘數為0.5,擴大的財政收支差額有望增加1.8個百分點。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