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作為國有資產證券化的先行者之一,江蘇國信歷經了脫胎換骨和浴火重生。
江蘇國信前身為國信集團旗下的舜天船舶。2016年,舜天船舶破產重整、資產重組同步進行,成為首家利用資本市場同步實施重整重組的案例,實現國有企業改革。同時,公司將江蘇信托股權置入上市公司,是多年來信托行業首個曲線上市成功過會的案例。江蘇國信被打造成江蘇省內“金融+能源”共同發展的雙平臺,擁有江蘇信托81.49%股權及7家優質火電公司控股股權的核心資產。
日前,證券時報系“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江蘇國信。江蘇國信總經理李憲強接受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周一采訪時,分享了公司雙主業的協同發展策略與國資改革后的多方面變化。
重生后的江蘇國信一再強調對舊事物的剝離。舜天船舶破產重整、注入新資產并更名為江蘇國信后,主營業務完全變更,高管人員全部更換,就連辦公地點也變更了。李憲強形容重組后的江蘇國信是“脫胎換骨”。
脫胎換骨后的江蘇國信業績表現確實頗為亮眼:2016年,江蘇國信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公司營收、歸母凈利分別為202.04億元、2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16%、102.28%。2017年,江蘇國信入選滬深300。
資本的介入讓江蘇國信飛速發展,今年公司的電力業務跨出了江蘇省。公司將與中煤平朔、同煤集團、山西神頭、山西陽光等企業合資成立蘇晉能源控股公司,收購中煤平朔、中電神頭、同煤塔山二期、晉能保德4個項目公司,合計裝機容量516萬千瓦,以實現煤電產業鏈上下游整合,降低發電成本。
在信托方面,今年江蘇國信完成定增40億,用于增資江蘇信托。資本的增加大大增強了公司對外股權投資能力和業務開展速度,江蘇國信今年成功介入消費金融業務,在資產證券化方面取得了突破。建立起來的異地團隊已經實現市場化人才激勵機制,人均創收在行業內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江蘇國信在感受到資本帶來的強大推動力的同時,也迎來了速度與穩健如何協同等多重矛盾。機遇與挑戰并存,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國企改革大浪潮下的一個縮影。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